蒙古包的演變過程
點擊:0 發表時間:2018-01-10
蒙古包確實是人類建筑史上值得驕傲的創舉。但它并不是某一個建筑大師的獨創,而是中亞眾多游牧民族幾千年住宅文化發展的結晶。如今,蒙古、達斡爾、鄂溫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民族仍然使用蒙古包。從西伯利亞等地出土文物和巖畫的發現看,早在公元前3000年,在西伯利亞、高加索、中亞、黑海一代生活的游牧民部落就使用帶有蒙古包式“哈納”的房屋或車上棚屋。司馬遷所著《史記》和班固所著《漢書》中記載,匈奴人居住帶有哈納的穹廬,學術界認為那是蒙古包的雛形。因為,蒙古包是從用木條搭建的簡單的住宅逐漸演化成現在的形式的。那種簡單形式,今天我們從北美印第安人所用的“梯比”(Tipi)、北歐薩米人使用的“拉屋”(Lavvu)和我國鄂倫春族的“斜仁柱”等住宅形式上能看到其基本模樣。在這種住宅的進化過程中,哈納的出現是獲得其作為“蒙古包”的建筑形式關鍵一環。

以打獵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部落從森林逐步走向草原,向游牧生產方式過渡之時,他們必須經常根據季節變化和草場情況趕著畜群從一個草場遷向另一個草場,再加上由于經常需要躲避敵人的襲擊和擄掠,需要一種既便于運載、又較為舒適的住宅。于是就產生了我們稱之為Teregt ger——安裝在車上的住宅。這種篷車就是蒙古包最早的形式,它在我們的巖畫中被古人描摹的比較清晰。曾經蒙古高原顯赫一時的民族,如匈奴、鐵勒、高車、回鶻等都曾使用過篷車。甚至有人推測,其他民族對他們的“鐵勒”、“高車”這些族稱,也和他們多用這種上的住宅有關系。
上一篇:蒙古包內有哪些家具及飾品?
下一篇:蒙古包承重能力如何?